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41例;年龄43~69岁,平均(53.3±43)岁。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2)发病前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系统性感染;(3)患有胸腹联合伤。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进行颅内压减压,并通过依达拉奉清除体内自由基,通过神经节苷脂保护脑神经,通过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患者在发病48h后进行鼻饲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每天供给热量30~35cal/kg,蛋白质1.5~1.8g/(kg·d);试验组患者给予低剂量鼻饲营养治疗,每天供给热量16~20cal/kg,蛋白质1.2~1.6g/(kg·d)。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均为1周。
1.3指标评价
患者接受1周鼻饲营养治疗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6、TN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a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试验组上述炎性指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由于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继发性脏器功能损伤,尤其是胃肠道功能损伤,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这样很容易引发水电解质失调、代谢功能紊乱等。有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病死率的高低与其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继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有密切关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会伴随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黏膜损伤,所以需要给予足够的肠内营养支持,从而保证细胞的营养代谢,但是充足的肠内营养会成为肠道黏膜细胞的负担,导致吸收不全,加重肠胃负担,造成胃食管反流、腹胀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本文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探究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肠内营养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CRP、L-6、TNF-a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两组患者CRP、L-6、TNF-a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试验组CRP、IL-6、TNF-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急性炎性反应,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原作者:刘辰增,马敏宣,赵会永,邢连波,刘俊峰,莫景仙,王浩
原作者单位:医院脑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