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骨是头像的根本,不了解头骨是画不好头像的,下面咱们就仔细剖析一下头部的结构,文字虽然多,但是读完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大家要耐心读完哦~
头骨肌肉知识分析额肌:在额骨正面、眉弓上方,向上提眼眶上的皮肤和肌肉。
降眉间肌:在眉心处,鼻骨上部,向下拉额头皮肤向下运动。
眼轮匝肌:在眼缝周围,是睁眼、闭眼和各种眼部运动的关键肌肉。
鼻肌:在鼻骨和鼻软骨上,有皱鼻和提拉上唇的作用。
颧肌:颧骨到嘴角,提拉上唇、嘴角。
上唇方肌:分内眦头、眶下头和颧骨头三股,呈放射状分布于鼻子左右的面部,其提拉上唇的作用。
口轮匝肌:在嘴角处交织叠合,与其他扩张肌相接,可分为内、外圈两个部分,内圈为唇缘,外围为唇缘外围。
下唇方肌:口轮匝肌的下方到颏结节的外侧,起下拉下嘴唇和嘴角的作用。
唇三角肌:嘴角到颏结节外部,主要起下拉嘴角的作用。
咬肌:下颌角上至颧骨,主要用于咀嚼和咬紧牙齿的作用。
此外:头部肌肉与颈部肌肉紧密相连,对于脖子的塑造,主要把握住喉结和胸锁乳突肌即可,对于头的俯视旋转,肩胛舌骨肌与斜方肌都有各不同的作用。
头骨骨点知识分析顶骨:位于头部顶端中心的位子。
额结节:是额头的正面高点,从这两点往上形体逐渐向头顶过渡。男性这两点突出,女性额骨的中心可能高过这两点。
眉弓:呈弓状地隆起,外表正好是眉毛生长的地方。
颧骨:对绘画的影响极大,外部呈现的主要骨点有颧结节(颧骨中央最为隆起的部位)、颧骨额突、颧弓(是面部最宽处,两侧颧弓的宽窄与高低决定了面部的宽度与面颊的形状,同时它也是脸侧面上下两个倾斜面的“分水岭”)。
鼻骨:下接鼻软骨,鼻子的外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鼻骨的长短、宽窄与高低。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鼻子,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将鼻骨画得相对结实一点。
下颌骨:下颌骨上的颏结节决定了人下巴是尖的还是方的,并且它还是面部下巴正、侧和底面的转折点。而下颌骨上颏隆突的坡度,则克区分下巴是翘的还是直的。
头骨的三面五调素描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点:1、点线面,2、形体(近大远小、近实远虚),3、调子(亮部、暗部、灰部、亮光、阴影面、明暗交界线)。
三大面分为:亮面、灰面、暗面。简称:黑白灰关系。
头骨的各角度透视分析在写正中由于角度的多变性,头部的透视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如下图中:在确定五官时,我们一定要用中线去理解这个左右对称的头部形体(中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额头、人中和下巴中间的连接线),除了正面中线位于面部的正中间,是垂直的之外。只不过角度的中线都是有弧线的,但是要根据是角度来决定。并且还要注意左右脸在空间因透视而产生的大小变化。
额头局部分析因为额头上的肌肉比较少,并且没有眼睛、鼻子、嘴这类耐刻画的细节,并导致很多人去抄袭调子,但额头却又是评委考核小伙伴是否理解形体的关键之处。
小伙伴可以通过在额头大的形体基础上将皱纹细微的背光和受光、起伏、虚实以及疏密的节奏画出即可
下巴的局部分析下巴的体面划分以及下颌骨边缘的起伏变化,我们要给予重点。
小伙伴可以从下巴的骨骼和真人的照片了解一下下巴的体面从横向分为正面和两边的侧面,然后再配合纵向和倾斜向上顶面的亮、立面的灰以及底面的黑,使得下巴的“体感”一下就建立起来。
面部的转折分析小伙伴要清楚面部及颧骨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以及底面各自区域的位置,包括颧骨的方圆关系等。特别是侧面表现时,如果只是抓住交界线,将其余的暗部都揉在一块整体的灰颜色是不够的。应注意颧弓最宽处和咬肌之间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转折。可以结合福俯视的头骨来研究。怎么样,讲了这么多,大家都理解了么?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