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越来越高,“胃”你好吗?我们又该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更好的治疗呢?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于第三。既然它的发病率如此之高,那么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当家里的长辈向我们咨询该病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时,我们又该如何给出科学的建议呢?
12月21日晚7点,由研究生会学术部举办的微讲堂在主教3楼八教室如期举办。本期微讲堂分为两部分,分别邀请了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中医药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的级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孔令玉学长,以及师从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医院博士后崔建忠教授的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凌文远学长,由他们分别为我们讲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知识,带我们走进颅内动脉瘤的神秘世界。
首先,给我们带来精彩演讲的是孔令玉学长。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跟随孔学长一起走进本次的微讲堂。
孔博士从FD的临床医学论述、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探讨三方面来给我们介绍FD.从课堂上我们了解到,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应该大致上归属于古代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及“呃逆”、“呕吐”等疾病范畴,中医辨证论治包括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肝气犯胃证、湿热滞胃证、饮食积滞等。FD的治疗可以中药、西药双管齐下。中医药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而西医采用促进胃动力,抑酸,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中西结合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最后孔博士用冬虫夏草生动形象的给我们解释了中西医结合。
演讲结束之后,同学们非常积极的向孔博士进行提问,气氛热烈。孔博士也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同学们关心的口臭、酸奶和单纯的保健品是否对肠道菌群有益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答。
第二部分是凌文远学长带来的关于颅内动脉瘤的知识科普。
凌博士应用了少量的文字以及大量的图片,从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分类、发生率、转归、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全面的介绍了颅内动脉瘤。凌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们收获颇多。
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为Willis环不对称、发育异常、高血压、结缔组织病、吸烟、女性,其发病特点为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另外该病的治疗原则重在预防,5步:①防治血管痉挛;②纠正血管狭窄;③防治由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缺血损害;④纠正脑缺血;⑤防止脑梗死。手术治疗方法为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最后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引流管问题、影像学问题等向凌博士进行了提问,并获得了满意的答案。
不知不觉,本次微讲堂就进入了尾声,最后对给我们带来精彩演讲的学长们以及积极参与、踊跃提问的同学们表示我们诚挚的感谢。
文字:程巧香
编辑:李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