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串烧精讲
神龙摆尾是降龙十八掌的最后一式,要领是气沉丹田、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搞混了,这个应该是白鹤亮翅,懂得太多也不好!就说降龙十八掌秘笈,数百年来流传江湖,辗转多人之手,成就了不少叱咤风云的大侠,像萧峰、虚竹子、游坦之、洪七公、郭靖、谢逊、张无忌等,但掌握神龙摆尾的却只有一人——游坦之。为什么大伙都不学神龙摆尾?原因有二,一是降龙十八掌威力无穷,学头几招就足以独步江湖称霸天下,根本没必要再往后学;二是神龙摆尾作为压轴绝招,忒难掌握,摆好了秒胜对手,摆不好就会甩自己一个大耳光。那为什么偏偏游坦之能搞定神龙摆尾呢?也有俩原因,一是小游子有强迫症,对他来讲,学武术不学全套,如同戒王者农药;二是他常年戴铁头套,不怕耳光。闲话少叙,书归正传,所谓神龙摆尾式释放颅内动脉瘤支架,适用何种情况?如何操作?有例为证。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纯粹生长在后交通动脉壶腹上,瘤体2.9×4.0mm,瘤颈3.6mm。后交通动脉发达,胚胎性大脑后动脉。拟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该动脉瘤。
常规支架释放方式如下图所示,由于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锐角发出,故支架走行必然有折返,可能导致支架贴壁不良:
神龙摆尾式释放支架,是指术者在释放支架时,将支架尾端朝颈内动脉远心端推送,以避免支架的折返,顺直的支架能够更好贴壁,能对动脉瘤开口提供更充分的覆盖和保护,并能减少支架尾端对颈内动脉的无效覆盖,以降低致栓风险。如图所示:
手术步骤——
①Avigo微导丝引导Headway-21支架导管经右后交通动脉抵达右大脑后动脉远端:
②Avigo微导丝引导Echelon-14微导管进入瘤腔:
③Lvis3.5×15支架送入Headway-21支架导管,支架头端释放入右后交通动脉,支架尾端释放之前将支架导管整体向远端推送时,Echelon-14微导管受到干扰,管头回退移位:
④暂停释放支架,支架导管保持原位。用微导丝将移位的Echelon-14微导管重新引入瘤腔:
⑤经Echelon-14微导管填入首枚弹簧圈QC-3-4-3D:
⑥继续填入数枚弹簧圈,完全填满瘤腔,微导管头被顶出瘤颈,撤出Echelon-14微导管,填塞到此为止:
⑦将支架尾端朝颈内动脉远心端推送,神龙摆尾式释放支架,使支架尾端甩到颈内动脉C1段的远心端:
⑧完成手术,右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畅通:
蒙片显示动脉瘤内致密的弹簧圈,以及顺直在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C1段远心端内的Lvis支架:
再显摆一个类似的病例,左后交通动脉瘤,并后交通动脉壶腹扩张:
支架导管导管和微导管依次到位后,先经微导管向瘤腔内填入首枚弹簧圈:
神龙摆尾式释放LVIS支架:
支架保护下继续经微导管填塞瘤腔、瘤颈和扩张的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壶腹内的弹簧圈并非突入后交通动脉管腔内,而是被支架贴合在后交通动脉周壁上:
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扩张的后交通动脉壶腹被支架结合弹簧圈重塑:
神龙摆尾技术也可用于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支架辅助栓塞,图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满意后,后释放LvisJr支架:
神龙摆尾式释放支架:
术后左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畅通:
跋——
对于生长在主干动脉和分支动脉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如瘤颈更多累及分支动脉,则需要将支架释放在分支动脉内;如分支动脉自主干动脉锐角发出,则可采用神龙摆尾的方式释放支架,即将支架尾端推送、顺直到主干动脉远心端,以避免支架尾端在主干动脉近心端的折返。
本文中三例使用的均是Lvis编织支架。编织型支架的特点是顺应性强,自膨式释放时自然短缩,并可通过人为推挤加强短缩效应。但正因其顺应性强、可短缩,对术者的经验和手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神龙摆尾式释放编织型支架时,术者必须对支架尾端着陆点有精准的预判。支架尾端预留过长,则无法被推送到主干动脉远心端,也就仍然无法避免支架尾端在主干动脉近心端的折返;支架尾端预留过短,则可能整体缩入分支动脉,甚至陷进动脉瘤内,无法有效覆盖动脉瘤开口。只有术者对编织型支架的操纵得心应手,才敢光天化日秀神龙摆尾。那么,雕刻型支架能神龙摆尾吗?答案是能,而且更容易,因为雕刻型支架的长度固定不变,无短缩效应,支架尾端marker在支架导管内的位置,即是其释放后在载瘤动脉内的位置,所见即所得,所以术者更容易掌控支架尾端的着陆点。但是,雕刻型支架相对僵硬,“摆尾”时有损伤载瘤动脉之虞;另外,就羁留弹簧圈和重塑载瘤动脉的可靠性来讲,个人体会,雕刻型支架要比编织型支架稍逊一筹。
尾巴很重要,摆好了是神龙,摆砸了就是恐龙!
众多精彩故事,尽在天坛之声!欲知更多,且看下次分享!
春风十里,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