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叉神经痛能够根治吗?
病人可以首选服用卡马西平片,60%的人可以暂时缓解,但是长期服用可以产生副作用,并且疗效降低。缓解不明显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如针灸、射频等方法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终不能治愈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为微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所致,只要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手术将压迫神经的血管推离神经,从而使神经所受压迫解除,治愈疾病,是从病因上来根治疾病的方法。
2.三叉神经痛看什么科?
可以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或口腔科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到三叉神经痛专业机构。
3.三叉神经痛需做哪些检查?
目前没有专门检查三叉神经痛的仪器,此类病人有专科医生重点对三叉神经做系统详细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另外,对三叉神经痛病人可做常规CT或MRI检查。
4.三叉神经痛如何确诊?
根据以下6条:
1.疼痛病史:面部或前额部阵发性疼痛1个月以上。
2.疼痛部位:在脸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其它地方疼痛不属于三叉神经痛)。
3.疼痛性质: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阵发性疼痛。(痛起来要命,不痛如正常人)
4.扳机点:触摸面部某处可引起疼痛,并放射到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5.口服卡马西平药物能缓解疼痛。
6.辅助检查:头颅CT和MRI。
5.三叉神经痛遗传吗?
三叉神经疼痛发病是比较突然的,而且还比较难琢磨其发病时间。这种疾病危害之大,同时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有很少的家族史。
遗传是说基因的传递,使后代具有亲代的特征。如今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来作鉴定。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然而三叉神经痛病人很少有家族历史,资料显示有家族史的病人只有0.2%。但有迹象表明,在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的发病原因中,也不能不考虑到遗传因素的存在。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可发于任何季节,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国外有些文献报道,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易在春秋发病。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是遗传病的可能性很低,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遗传可能,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最近的统计显示,有1%~3%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可遗传或有遗传倾向。所以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也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
6.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日常起居需要注意哪些?
留意日常动作如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柔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留意保暖留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惫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留意心态三叉神经痛病人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
适当体育运动三叉神经痛病人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留意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品。因咀嚼诱发疼痛的病人,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品以及热性食品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平淡为宜。
7.怎样区别牙痛和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50%的病人首先是表现为牙齿疼痛,因为牙神经属于三叉神经的末梢神经,区别在于牙痛检查时牙本身有病变,红、肿、热,持续性痛,用一般的止痛药物和消炎药能有效缓解疼痛。而三叉神经痛检查牙齿正常(此时千万不能拨牙),有闪电、刀割、针刺痛。特别是放射到其它三叉神经范围的疼痛,部分有扳机点等症状。用一般的止痛药和消炎药物不能缓解,服用卡马西平能有效缓解疼痛。
8.三叉神经炎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炎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枝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9.中间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
(1)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
(2)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3)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10.蝶腭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本症病因不明,多数人认为鼻旁窦炎侵及蝶腭神经节引起。
(1)疼痛部位:蝶腭神经节分支分布区域的鼻腔、蝶窦、筛窦、硬腭、齿龈及眼眶等颜面深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疼痛为烧灼或钻样比较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加重或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多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可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疼痛可由牙部、鼻根、眼眶、眼球发生,尔后扩展至齿龈、额、耳及乳突部,均为一侧性。严重者向同侧颈部、肩部及手部等处放射,眼眶部可有压痛。
(3)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女性较多。
(4)本病可以用1%普鲁卡因做蝶腭神经封闭或用2%~4%丁卡因经鼻腔对蝶腭神经节作表面麻醉,可使疼痛缓解,即可确诊。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与在线医生进行咨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