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孕育了辉煌的雪域文明,而“藏医放血疗法”便是雪域文明中的璀璨明珠。年,“藏医放血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疾病进行斗争,通过不断研究和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疗法。藏族的先辈们被石块或犄角等尖锐物刺破某些部位排出血液或脓时,发现这种方法对部分疾病具有缓解作用,在此启发下,便有意识地用尖石、骨针等割刺病变部位血管后放出血液来解除病痛,这样便产生了较原始的放血疗法。
??
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药学大师宇妥·元丹贡布就在其医学巨著《四部医典》中论述了放血疗法。18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的医著中有名为《放血疗法教诲·澄清谬误》的专章讲述放血疗法,这本书中选取的个放血脉位至今仍被使用。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疗法曾经红遍了青藏高原,藏医们把临床经验通过口头传授给弟子,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服务着高原儿女。
藏医放血疗法是在既定的静脉和少数动脉部位用特制的刀具割刺,放出病血及与血同行的邪气,以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囟门脉
?前额发际正中向上量4横指处,1口(单穴,以下同)。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1.皮肤:由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外,还有左、右颞浅动、静脉的顶支吻合成网,颞浅静脉的属支、顶支为此脉。
3.帽状腱膜:此脉坚韧致密,连于枕肌和额肌之间,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浅层,腱膜与其浅部两层紧密愈着,即谓头皮。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下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个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含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隙。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膜窦相通。若发感染,炎症通过此途径扩散到颅内。
5.颅骨外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与颅骨表面借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在颅缝处愈着紧密,而其他区容易剥离。
剃净前囟处头发,将细绳经两眉、两耳尖于后囟处扎结,用木棍撬紧。
用凹背刀将本脉向上略划破即可。
视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
用止血药物、药垫妥善处理,出血不止者,于刀口处艾灸。
手术刀不能用力直划。此脉位于皮下组织,与其他脉有广泛吻合,加之皮肤血管丰富,放血后必须加压止血。小儿该处为前囟,由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若切口过深,会伤及颅内结构,前囟出生1-2岁期闭合,
囟门沉重,眼睑刺痛,时疫头昏,培根与赤巴症引起的前额刺痛,饮酒和烤火日晒引起的头痛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