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颅骨炎 > 颅骨炎饮食 > 正能量广西瑶山里的爱心妈妈唐翠玉

正能量广西瑶山里的爱心妈妈唐翠玉

发布时间:2017-9-14 20:16:06   点击数:
↑点击上方“瑶山善行”   唐翠玉先后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广西公民道德模范十大新闻人物、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年,唐翠玉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在唐翠玉家生活的留守儿童(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唐翠玉乘坐中巴车到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开展公益活动(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有一个美丽、善良、坚强的农村妇女,长年用慈善的光辉照耀生活中暗淡的角落,用温暖的双手扶助病残孤寡的老人,用无疆的大爱和崇高的美德演绎着动人的故事——她就是瑶族农民唐翠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年,唐翠玉与村里的青年老师蓝如川结婚。公公辞世后,婆婆患上腰椎骨髓炎,后来病情恶化,长年瘫痪在床。

  “小学离我们家很远,山路又很难走,晚上我经常回不来住在学校,就只有她在家照顾我母亲。”丈夫教务繁忙,唐翠玉主动把家里的农活和照顾老人的担子扛在肩上。每个晚上,她和婆婆挤在一张床上,不时帮着婆婆翻身,缓解老人褥疮的病痛。

  当年为了给婆婆治病,唐翠玉把陪嫁的物品一样一样变卖,7个月身孕的她挺着大肚子走山路出去买药。因为劳累过度,身体瘦弱的唐翠玉不慎跌落到山路下,以致流产。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她却含着眼泪安慰婆婆说:“不管怎样,我都陪您走好这一生。”

  年春,唐翠玉搬到丈夫供职的茶油小学。听村里人说,学校对面山坳上的丹旧屯有一对老夫妻经常以泪洗面。“遇到什么迈不过去的坎了吧?”唐翠玉和蓝如川摸索着上山,杂草已经几乎将道路掩盖,山上竟然只有韦庆禄和韦芳莲两位老人带着一个两岁的孙子生活在破旧的土房里,水电不通。他们的儿子、女婿在一次矿山事故中不幸遇难,事后多年,老人仍无法走出伤痛。

  “下了山,我心里一直很难受。他们生活是这样的,怎么能不管他们呢?”回忆起当时的心境,唐翠玉声音有些哽咽,“我想把他们接到家里来照顾,可又和家人说不出口,都埋在心里,想起他们就流眼泪。”

  蓝如川看着妻子难受心里干着急,“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做。只要你开心,你想做的事我都支持你。”听到丈夫这么说,唐翠玉释怀了许多,有时间她就背着米面上山照顾老两口,动员他们搬到自己家里去住。“可他们一直说,闺女,谢谢你,我们不能去你家住啊!”原来,村里有习俗,老人不能在别人家里过世。“你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接你们下去。”

这是唐翠玉(中)坐摩托车去贫困儿童家做家访(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唐翠玉(前)结束家访,下山时已是晚上(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唐翠玉(右)在困难学生家里了解情况(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冠村开展公益活动后,唐翠玉和孩子们在临别时相拥而泣(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刚刚从山里回到村里的唐翠玉,顾不上回家就直奔爱心种养合作社,和贫困户一起喂养“七百弄鸡”(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爱心妈妈让孤寡老人们有了家

  8年,唐翠玉和丈夫贷款在茶油小学旁边建起了楼房,开办了一个小超市,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为让独居的老人们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唐翠玉和蓝如川借钱在自住房后面盖起一栋两层的楼房。

  终于可以接老人们下山了!一大早,唐翠玉戴上宽厚的护腰带,拄着拐杖,别上割草的镰刀,带着两个女儿冒雨向山上走去。唐翠玉个子娇小,身体瘦弱,这些年不辞辛苦地照顾附近的老人和残疾人,医院的楼梯上摔倒,造成了脊椎骨断裂,至今仍然用钢板固定。

  这样的身体怎么可能爬山?大家劝她在山下等,可两个女儿一直在校读书,上山割草并不在行,唐翠玉不放心,咬着牙坚持和女儿一起割除山路上一公里多的障碍。“我在山里长大,没事的。如果我不到场,两位老人不会出山的。”

  之后,唐翠玉接二连三把附近几个屯的15位孤寡老人、残疾人以及一名孤儿接到家里集中供养。同时照顾这么多老人,生活费用需要一大笔,光是电费一个月就有多块。虽然他们每个月都有几十至多元不等的救济金或养老金,但唐翠玉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存折全部由本人掌管,只有生病住院才拿来开支。付不起的医药费,唐翠玉和蓝如川卖掉家里的羊和猪,想办法资助。

  “他们这一家爱大家胜过爱小家。”这是村里老支书对他们的评价。乡民政局也曾经动员覃泽英等老人到乡敬老院去住,但他们不愿意离开本土,“有唐翠玉在,才感到有依靠,感到安心。”村里人都叫唐翠玉“爱心妈妈”,住在家里的老人有时也亲切地喊她“妈妈”,说起他们对她的依赖,唐翠玉又是幸福、又是不安:“还是把我当成女儿吧!”

  三代人的大爱之心

  茶油村是距六也乡政府最远的一个行政村,嫁到茶油村以后,唐翠玉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娘家了。直到年,唐翠玉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电视上播出了采访她的画面,远在和平村的老父亲才知道女儿做了这些事情。

  “我很怕他不理解我。”唐翠玉说。可没想到,老父亲满载着8头猪一路开进村里,家里的9头猪,只留下一头用来过年。“我想给他钱,他一分钱都不要,说小时候没钱供我读书,现在用这些来支持我。”

  唐翠玉有两个女儿,如今大女儿蓝素静到了结婚的年龄,和唐翠玉一样长得清秀好看,追求者不少。“我只有一个标准,要找个比我爸爸个子还高大的,就可以帮我妈妈照顾老人了。”后来,蓝素静结婚了,却找了个个子不高的女婿,让村里人感到十分意外。

  “即使我背不了,也能和你一起抬。”为了这句话,蓝素静嫁了。从小耳濡目染,她也要找一个像父母一样能与她相互扶持、甘愿付出的人。

  如今,唐翠玉家俨然是一个充满爱心、其乐融融的敬老院。老人们住的房屋前有一个乒乓球台,每天她都陪着身体好的老人打一会儿球。时间长了,患有精神疾病的蓝大哥病情也稳定下来。“家人一起陪他打球,他心情好,不孤单,病就不会发了。”

  10年来唐翠玉先后帮了两万多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她一直是这么做的。因为操心太多,唐翠玉常常失眠,比起年轻时消瘦了20多斤,可她依然神采奕奕地穿行在山路上,“我看不得别人有困难,就算自己帮不了,我也要去看看。”

这是学生为唐翠玉(左)整理头发(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冠村开展公益活动后,孩子们送别唐翠玉(中)(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唐翠玉(中)在家里照顾孤寡老人(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唐翠玉家所在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唐翠玉(左)走山路前往贫困儿童家里的途中(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冠小学,唐翠玉和山里的孩子们在一起(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在唐翠玉家生活的孤寡老人(4月26日摄)。

  年,唐翠玉在自己的房子后面建起一栋两层的楼房,成立“绿叶爱心家园”,这里生活着10多位孤寡老人,唐翠玉像对家人一样对他们悉心照顾。今年50岁的唐翠玉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的妇女主任,她十年如一日敬老爱孤、助学扶贫,被当地群众称为“爱心妈妈”。她曾经照顾关爱过的11位瑶族老人,每人在临终前都送给她一套传家瑶族服饰,老人们希望平安幸福永远相伴着这位大爱无疆的大山女儿。

  唐翠玉爱心的脚步走向大山的各个角落。从年至今,唐翠玉走进大化、都安、巴马的近个村屯,长期帮助过近百名孤寡老人、伤残人士和精神疾病患者,资助过35名贫困孩子上大学。年,唐翠玉在自己的房子后面另外建起一栋两层的楼房,成立“绿色爱心家园”,把10多位孤寡老人接到家里,对他们像家人一样悉心照顾。唐翠玉先后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广西公民道德模范十大新闻人物、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年,唐翠玉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结束了在爱心种养合作社的劳作后,唐翠玉乘坐摩托车回家(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瑞琪摄

这是唐翠玉穿上老人们送的瑶服(拼版照片,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瑞琪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冠村开展公益活动后,唐翠玉在和一名小学生告别(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结束劳作后,唐翠玉和工人们走出爱心种养合作社(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瑞琪摄

我们瑶山里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今天我们拉他们一把,明天也许他们就可以托起国之重器,成为栋梁之才。瑶山善行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







































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鏂规硶
鍖椾含鍝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㈡瘮杈冨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huayuanjiu.com/tgyys/66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